丙察察

前言:走不寻常的路去西藏,骑行在丙察察线(滇缅,藏缅交界),一路受到热心人的帮助,非常感谢一路上给我帮助和鼓励的朋友,在我们相遇之前我们都是陌生人,但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我们成了朋友,临别时互相送上祝福,扎西德勒!原来在边疆地区人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简单,大家互帮互助,互相信任,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下迸发出极致的人性光辉!





丙察察前传


2012年暑假重返怒江,从云南贡山县骑车到迪麻洛,到捧当之前是柏油路,之后碎石沙土路,而且一路上坡,卡车一过尘土飞扬,令人難受。电站水库今年干水,一位工友喊我一声:“师傅,吃饭没啊?”我答:“还没啊,朋友。”他们很爽快地邀请我来吃饭,我也饿着就不客气,海带排骨汤做菜。他们说,难得!很少看到有人骑自行车进来迪麻洛玩的。傍晚进入迪麻洛直奔朋友阿洛家,可惜当天早上阿洛带驴友团翻碧罗雪山去茨中,没能见到面。阿洛客栈住客只有我和两个苦逼的中大博士生,专修人类学,被抠门导师忽悠来云南这边做民族学调研,差旅经费都得自己掏钱。打算翻碧罗雪山,可惜来得不及时,阿洛他们都出发了。我今年不打算翻碧罗雪山,而是翻碧罗雪山对面的阿鲁拉卡山。因为外来游客进入丙中洛要收100门票,所以我来迪麻洛翻阿鲁拉卡山到双拉村避開門票收費。之前问过藏族小兄弟自行车能不能走阿鲁拉卡山的马帮路,他说可以推着走。于是,我就坚定信心,把自己当驴使,推自行车努力翻过去。第二天中午在阿洛家碰见阿洛的爸爸和妹妹,他的妹妹要去阿鲁拉卡山的铺它村访亲,我就跟着他们推着自行车奋力直上,马帮路是原始森林小道,松萝随处可见,终于3个小时折腾来到铺它村,来到玛利亚(与圣母同名)家,下雨天很冷,到屋里烤火喝几口酥油茶暖和回来。吃粑粑喝包谷酒,我這個外來遊人受到热情款待。她们姐妹重聚,晚餐还有虫草煲鸡汤,夏腊(包谷酒煮鸡)做宵夜。夜里教我说云南藏语,念经,唱圣歌,达旦通宵,深刻体会到云南边疆藏民的热情好客,他们给了我这个流浪汉如家一般的温暖,夜晚睡得特香,虽然被跳蚤咬得很爽!

第三天午饭后,他们要下迪麻洛赶集,玛利亚送我到阿鲁拉卡的垭口,互相告别后,我独自一人扛车下山,走到我脚趾头都淤肿,手腕发麻,因为前脚掌要用力抵住下冲的力量,手腕要控制车把。终于花了3个小时来到双拉村,清理挂在自行车轮轴上的枝叶,骑过双拉吊桥横跨怒江,站在江中感受怒江江风。在丙中洛遇到一班越野车队,跟他们来几张合照,越野车是丙察察旅行的开路者,很多开越野走过的朋友,后来又选择骑车或者徒步走一趟丙察察,越野车的朋友是我们骑自行车的救命好帮手,路上弹尽粮绝时,遇到他们说不定还可以救济一下。


丙察察的第一天


从云南的丙中洛到西藏的察瓦龙共98km,刚出雾里村半路遇到湖南骑友团是一种缘分,他们有一半是老师,年龄跨度从18岁到55岁。丙察察这几天的晚餐都吃到湘菜,因为每天都有不同的湘菜大厨上阵做饭炒菜,辣得爽歪歪!我们一行共8人(算上我哦),勇哥是体能强人,冲顶爬坡都是一马当先,无人能敌;风哥,前年骑过川藏,理想是看尽天下风景,尝遍天下美食,是湖南骑友队伍的领队;师傅年纪最大,老当益壮;小吴,年纪最小,准备上大学,被他妈妈忽悠来体验生活;小吴的妈妈,队伍的财务后勤部长;英语老师,另外一位女骑士;公务员老师,以前玩越野车的,现在玩单车。从云南丙中洛石门关雾里村的云雾缭绕,进入西藏界后,察瓦龙干燥的仙人掌道路,感觉一下穿越到墨西哥的大沙漠,到处是仙人掌,奔腾的怒江在脚下怒吼着,旁边的悬崖峭壁时不时掉下几块碎石。通过松塔隧道,省了不少路程啊,这隧道是为松塔水电站服务的,因为松塔水电站建好后,原先的道路将被浩荡的怒江水淹没。一直以为怒江还没开始水电建设,谁知进来西藏段的怒江,发现水电建设都快竣工,我担心水电这样拦腰一截,怒江的野性随着减少,不知是损失还是得益。


本来是可以平安无事到达察瓦龙的,可是偏偏还差个12km给我搞个爆胎,而且是内外胎全爆,人品大爆发!!在察瓦龙没有修单车的店铺,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抄起工具把内胎补好,外胎那道大裂缝看到都心痛,丙察察还有5天的路要折腾啊!(这就是上路经验不足的后果,明知走险路就要带上内外备胎,为了省钱就不备,这是我吸取的一个大教训)。夜晚偶遇广东的道路勘察队,老乡请吃饭,有鸡汤喝!深夜,察瓦龙乡干部请我们喝大理啤酒,因为今晚刚好察隅县的领导刚从云南大理回来,经过察瓦龙,乡政府为领导洗尘同时也为我们这班从云南过来的骑士洗尘。


丙察察的第二天


察瓦龙—目孔村40km,因为给内外胎打补丁耽误两个小时,早上11点沿着炎热干燥的怒江前进,热死晒死干死,开始还走错路,往白塔的方向走去梅里雪山外转经的路上,问人后才折返回来,简直是崩溃,12点多来到一个工地,蹭了口饭吃,同时帮一位开摩托车的藏族兄弟轮胎打气之后继续上路。然后又遇到一位开摩托车的藏族兄弟,后轮爆胎,我问他需要帮忙吗?他说自己能搞掂。我继续前进,一直到了怒江大桥,他终于开摩托赶上我,我们在桥头聊了几句,然后互相祝福告别。这条怒江大桥其实更具有国防意义,因为它更接近边境,但是它不像318国道怒江大桥那样驻兵把守。我相信等丙察察公路修好以后成为国防等级公路以后它肯定会驻兵把守,因为这里是交通咽喉要道,目前丙察察公路还是一条传统的茶马古道,本来只容一匹马通过的通道,后来经过多年努力架桥跨江跨河炸山凿壁扩宽,才能容纳动力性能好的越野四驱车和摩托车通过。进入清澈的怒江支流目巴河,之字型的盘山路一路爬,骄阳晒得人困力乏,脑海幻想着把这破车推下目巴河,背起背包徒步走完这苦逼的丙察察。上完盘山路进入青藏高原东南角的原始森林,杉木粗壮笔直参天,久违的阴凉舒服,氧气充足,今晚赶不到锯木场,在原始森林夜骑太危险,累得半死看到村子的模样和听到犬吠声,果然目孔村出现在眼前,突然看到风哥在走走拍拍,才知道前面出发的队友都在目孔村过夜,原来他们比我早到20分钟左右,原来他们有些队员速度较慢,所以大部队没赶到锯木场过夜。在目孔村睡觉晚上老鼠吱吱叫个不停,无视跳蚤肆虐,躺倒即入睡。


丙察察的第三天


目孔村—锯木场 15km,今天是纯休整,因为这几天的茶马古道都够咱们折腾,反而今天里程数少,一路原始森林,沿着河流,走走玩玩,心情舒畅,3个小时到锯木场。锯木场客栈老周,浙江人,一个有故事的大叔,年少得志,后来采矿生意亏本,之后在锯木场这边东山再起。这几天一路看到藏民采松茸的和烘烤松茸的,林芝地区气候好,有雪域江南之称,在原始森林里面松茸也多。这松茸卖起来都贵得很,都论両来算。


丙察察的第四天


在舒适的锯木场环境休整了大半天,今天该骑车前往40km外的目诺村,挑战的是第一座4600米的齐马拉山,在泥泞盘山上坡路折腾,心里想着什么时候看到垭口,当看到垭口,心里兴奋一阵,然后望着垭口跑死马,心里骂着什么时候登上垭口。这条路极像著名珠峰路,泥土坑坑洼洼的,骑车都把人累死,骑累了就发挥推不死的精神,努力向上推,臂力腰力腿力,几乎全身各部分的力量都用上了,从锯木场到齐马拉山口,总共耗3个小时走完这苦逼的24km路。垭口海拔4600多m,寒风凛冽,不久就开始下雨冰雹!勇哥是第一个登顶,把车放在垭口,徒步下山帮助其他队友,我第二个上来,坐在垭口休息看车,吃巧克力喝糖水补充能量,在山上等久了还没看到一个人上来,自己去爬山,爬到左侧石头山顶上,获得良好的视野,看看垭口两侧的风光,顺便远眺队友来没,可惜还没看到人影,在山顶,风更大,吹得头痛,终于看到山脚下的推单车身影,他们终于来了。我兴奋地重新下到垭口,再抄近道徒步下齐马拉山帮队友推车。下午三点,全体队员都在山口拍个合照留念,陆续放坡下山直达美丽的目诺村。目诺村不通电不通信(三大通信公司都没信号,连最牛叉的中国移动都搜不到信号),听说今年10月目诺村开始通信号,的确如此,我们后面前往察隅县的路程看到很多地方开始竖起电线杆拉通讯线路。现在村里文化站是村里的唯一通讯点—打卫星电话,好军事化啊!同时也可以收看卫星电视,文化站住宿着援藏的道路勘测建设者,他们都是从北京的高校毕业来到祖国最偏远的地方支援建设,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休息就玩玩电脑看电视打发时间,晚上十点就睡觉。


因为骑行在丙察察的这四天里,我接触最多的人除了当地藏民以外就是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不同岗位的援藏建设者。甚至在后面西藏境内的任何一个地方接触的人中,都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援藏,所以我从丙察察故事里面插播一下关于援藏的所见所想。


首先是援藏的修路工人,他们大部分来自四川云南,为了挣钱糊口养家不惜山长水远跑来边疆地区修公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但也是最朴实厚道的好人,骑行在人烟稀少荒凉的边疆,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慷慨地把我的水瓶灌满水,请我和他们一起吃午饭,到分别时我们互相祝福。


道路勘测的工程师,他们来自各个省市的工程队,分段包干负责丙察察国防公路的勘测,他们跋山涉水沿路做地质考察和海拔记录,他们给我们这趟骑行丙察察提供了第一手数据资料,让我们对每个地质要害点,海拔高度都有所了解,还有路边每隔20m竖起小木签上面写的里程数是我们骑车的好伙伴,看着里程数的递增,我们心里都有个底,做好时间里程的估计。


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同龄人我们都有很多共同话题,他们都是勇敢的人,尤其是女孩子,我是最敬佩她们的。在八一镇,山东老李(这位老李稍后说,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开的馒头面条店,我碰到一位来自广东,华南师范大学的同届毕业生,是个女生,我问她为啥当初想到来援藏的,她说自己喜欢旅游,想来西藏看看,就以援藏这种方式过来了,她现在林芝地区旅游局工作。其实最主要的是她能够说服自己父母让他们放手让自己的女儿来偏远的西藏做援藏志愿者,毕竟在大部分不明就里的内地人的潜意识里,边疆都是穷杂乱危险之地。年轻人是国家的建设者,西进运动是国家崛起的必经之路,西藏察瓦龙那边支教教师月薪就6到7千的工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东部高校人才来西部开创新的天地。


老一辈的援藏人,就是刚才的山东老李就是当年中印战争随部队来到西藏,战争结束后在林芝安居创业,老李照顾我们这些年轻人,在他的店吃面总能吃得饱而且价格实惠。我也有幸在老李这里吃到他的拿手好菜,这道金黄卷别的地方很难买到的,鸡蛋和瘦肉都很丰富,啖啖肉,啖啖蛋香。


丙察察的第五天


从目诺村到嘎达村37km,今天要翻两座山,没名字叫它们第一山口,第二山口,恋恋不舍离开目诺村,轻松跨过第一山口,向第二山口进发,有了翻越齐马拉山口的经验,通过第二山口也没啥难度,山口没啥美景,天色快变匆匆下山,没多久冲出云层笼罩区,听到山上藏民在高呼呐喊,我停车爬山走进他们一家发现他们在挖手掌参,这是高原药材,根部长得像手掌,故得名。继续下坡就悲催了,刚好遇到下雨,淋着雨走在泥泞不堪的坑洼路非常悲催,越野车走过的路印上深深的车辙,天雨路滑,下坡下得让人崩溃,我心里就有个不祥的预感,今天可能会出事,所以我都一直放慢速度。刹车皮都磨得光滑,刹不紧,果然悲催的事情发生了,我摔了个翻跟斗!阿弥陀佛!还好没摔下悬崖,我还好好地躺在泥路上,额头有点擦伤,手脚没事问题不大,把自行车调好继续边推边骑前进。雨还没停,我发挥推不死的精神坚持到了嘎达村,不过在高海拔地区淋了3个小时的冷雨,马上进住宿点烤火喝热开水酥油茶暖身。想想明天翻过第三个山口(当地人称为大雪山),有50km的下坡,我就不淡定了,只能向天祈祷希望明天顺利安全地完成丙察察的最后一段。


丙察察的第六天


从嘎达到察隅县,出嘎达就看到远处的大雪山,后来到了第三个山口才发现此山非彼山,因为第三个山口并没有冰雪覆盖,不久又看到一座很有艺术感的山,云雾与山构成的形态就像一位藏族同胞向我献哈达,所以我称这座山为献哈达山,清晨看到如此景象,我想这是吉祥的祝福,相信今天我能活着安全地走出丙察察。第三个山口海拔4700m,是丙察察的最高点,勇哥一如既往一马当先第一个登顶,我是老二,我们俩在山口胡侃了一番,吃了些干粮,互相祝福之后,陆续下山。前半段,阳光明媚,心情大好,速度也是放得很慢,在高山牧场的草场晒太阳还是挺舒服的。可惜海拔下降后进入原始森林带,路陡弯急,刹车皮这时已经不给力,很多时候需要脚刹,终于悲催的事情再次发现,而且这次险些丧命,在下陡坡中,速度越来越快,我想出事啦,要不就撞墙,要不就冲下悬崖掉到激流中。哈利路亚!阿弥陀佛!谢天谢地!我还活着,手臂擦伤自行车已废。用饮用水洗伤口止了血,贴上所有的止血帖,后面英语老师赶到,让老师上前告诉前面队伍,我推着单车继续前行终于到了米奇村,前面的湖南骑友在米奇村等着我的消息,看到我能走着下来米奇也感到欣慰,马上帮我疗伤,还好米奇村小卖部的老板人心地好,给我们提供热水和盐巴,队友用盐水帮我洗伤口,然后酒精消毒,接着撒上云南白药。小卖部老板答应队友们傍晚有大车下山去察隅可以拉我去县城,他们才放心前进完成最后的18km。


跟队友依依告别祝福后,我变成了独臂杨过,虽然现在才下午3点,推车3个小时也能完成最后的18km,但是既然人家老板那么热情帮助我,我就留下来好好休息。米奇村小卖部老板是位藏族大姐,她请我们吃水果,难得啊!在西藏水果都是奇贵!我很久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李子。然后他们一家吃午饭,我也蹭了顿午饭,土豆牛肉汤啊!!幸福啊!!这段时间吃的都是见肥不见瘦的腊肉,吃到牛肉真是天堂一般的享受!下午4点多,西安勘测队的队友放工下山,他们住在附近,过来这边玩,介绍米奇村有一处温泉可以去泡泡脚,我按照他们的指示去找温泉,果然不久就找到啦,泡了一下脚,手臂还疼着,就不洗澡啦。回来后皮卡车还没下来,所以等啊等啊,等到我都再蹭一顿晚饭还没来。今晚11点刚好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看完马龙完胜柳承敏后,一辆东风大卡车来了,师傅在察隅跑卡车都已经十八年了,每个弯每个坡都了如指掌。像丙察察这种路,没跑过十几年还真不敢走,夜晚住在桑久村司机师傅家的沙发。到了桑久手机立马有信号,向队友们报了平安。深夜就不打电话回家了,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走这么不寻常的路来到他们想都不敢想的西藏,不告诉家人免得大家担心。


丙察察的第七天


桑久的清晨醒来,我才看清楚司机师傅家的客厅模样,典型的藏式民居,装饰好漂亮。吃过早饭,我顺便帮司机大叔家看看电脑的问题,原来只是要安装个软件,可惜大叔家没通网络要到村文化站那边才有网络,可惜偏偏文化站没人锁上门了。我写了个安装流程给大叔家的孩子让他们照着安装就可以。我背起背包从察隅出发去然乌,由于然察公路几乎全程都在补路,烟尘滚滚,影响很多骑士的骑车欲望,队友们都包车直奔然乌走向幸福大道318国道,我和他们分别后,自己徒步加上拦顺风车一段段地走,好不容易到达古玉乡,一个不大的小乡,有个兵站,住在旁边的旅馆,窗台就能看到德姆拉山那边的雪山,日落后晚霞风景很赞!日落狂风起,入屋洗洗睡。


结束语:沿着丙察察线入藏是我人生旅行的一个突破,吃了教训长了经验,深刻认识强壮的身体和齐全的装备是一场探险的必备因素,回来广州后认真读研,积极锻炼,努力赚钱,之后在2013,2014年分别前往新疆,西藏,海南继续骑行体验。丙察察线更成为我通往边境地带的通行证,其中2013进入西昆仑山塔莎古道和2014进入东喜马拉雅山金东沟时,边防官兵知道我曾走过丙察察线后,就放心让我继续推进。